一篇发表于《nature》的2025年新研究揭示了一种基于纳米抗体的双特异性抗体招募器,能像“智能双面胶”一样精准引导人体自身抗体攻击多发性骨髓瘤细胞,展现出显著的肿瘤细胞杀伤能力,为免疫治疗领域开辟了新颖且强大的策略。

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,尽管近年来治疗手段不断进步,但多数患者最终仍会面临耐药和复发的问题,临床亟需新的治疗选择。CD38是浆细胞表面高度表达的一个蛋白,已成为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治疗的一个成熟靶点,其有效性已通过达雷妥尤单抗等抗体药物得到证实。然而,如何提高治疗效率并克服耐药性,是科研人员努力的方向。
双特异性抗体招募器(BARs)是免疫治疗领域的一项创新。它不像传统抗体那样直接杀伤细胞,而是扮演“招募官”或“连接器”的角色。
其结构包含两个核心模块:
*肿瘤结合模块: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(如CD38)。
*抗体结合模块:捕获患者体内已大量存在的天然抗体。
通过这种设计,BARs能巧妙地将人体内固有的抗体“重定向”到肿瘤细胞表面,从而激活强大的免疫杀伤机制。
本研究中的BARs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抗体形式——纳米抗体。纳米抗体源于骆驼科动物,是已知的最小天然抗原结合片段。
与传统抗体相比,纳米抗体具有体积小、稳定性高、溶解性好、易于基因工程改造等突出优点。这些特性使其成为构建复杂抗体药物(如BARs)的“乐高积木”,能够更方便、高效地组装出各种功能的治疗分子。
研究人员构建了三种靶向CD38不同表位的BARs(E1-BAR, E2-BAR, E3-BAR)。实验证实,它们均能有效介导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,裂解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。
更为重要的是,研究发现当两种靶向不同表位的BARs联合使用时,能够将更多的天然抗体招募到癌细胞上,与使用单一BAR相比,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显著增强。在来自患者的原代骨髓瘤细胞测试中,这种组合策略成功诱导了有效的癌细胞杀伤,验证了其巨大的转化应用前景。
这项突破性研究展示了新型抗体格式(如纳米抗体)和双特异性抗体策略在下一代肿瘤治疗中的巨大潜力。泰克生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与药物发现领域的可靠合作伙伴,我们深刻理解此类前沿研究对技术平台和支持服务的依赖。
为助力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在免疫治疗领域取得类似突破,泰克生物提供一系列专业的研发支持服务:
1 抗体工程与优化:我们提供包括纳米抗体人源化与亲和力成熟服务,帮助优化您的候选分子。
2 体外药效学评估:我们拥有完善的免疫效果评价测评平台,可进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、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等关键体外实验,为您精准验证候选分子的生物学功能。
3 多特异性分子构建:我们具备丰富的经验,可协助进行双/多特异性抗体分子的设计与组装,加速复杂分子的开发进程。
泰克生物始终致力于成为您在新药研发路上的坚实后盾,共同推动如BARs一样的创新疗法从概念走向现实,为战胜疾病贡献力量。
体验泰克生物—酵母与噬菌体展示CRO,纳米抗体与抗体药物开发专家的可靠服务,请订阅: